(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美国内分泌学会7月14日发布的新版《原发性全固酮增多症临床实践指南》中亨利投资,明确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筛查原发性全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这类疾病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常见吗?是否也要筛查?
7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原醛与临床中常见的、无特殊发病原因的不同,属于可以找到明确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其根源在于肾上腺发生明确病变,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醛固酮是一种激素,主要用于调节人体水盐平衡,可“保钠排钾”。当它的分泌失控,人体就会囤积过多的钠和水分,导致血液容量变多,最终引发高血压、低血钾,并伴随低肾素、高醛固醇。
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方红娟表示,原醛患病率约占我国整体高血压人群的4%-14%。根据约3亿高血压患者的基数,预计原醛患者可能达3000万。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原醛的诊断率不到1%。“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在血压升高时自行服用降压药,而不就诊,导致他们完全意识不到血压异常的根源可能是肾上腺病变。”她说。
原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其顽固性,普通高血压患者通常可以通过1-2种降压药控制血压,但原醛患者即使使用3种及以上药物,血压也常难以达标。另一方面,原醛会加速身体各器官的损伤,增加卒中、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等的重大疾病的风险,尤其是低钾血症,虽然常表现为乏力、腿软亨利投资,但若不加以重视,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关于原醛的筛查,陆浩介绍,我国虽没有相关规定,但临床上大部分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一般都会先让患者做检查,排除原醛和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后,再考虑原发性高血压。
“只是在不同级别的医院,筛查的比例可能有差别。一些医生考虑检查的性价比,会凭经验对重点患者进行筛查,包括初发年纪较小,吃药后仍控制不住血压,伴随乏力和肌肉麻痹等低血钾症状,做腹部CT或者B超时发现肾上腺有腺瘤的患者。”陆浩提到,“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被漏检,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新版《指南》提示我们,要重视对原醛的筛查。”
陆浩提示,原醛的筛查并不复杂,最常用的方法是抽血检查,通过测定血液中醛固酮浓度和肾素水平,并计算两者的比值,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原醛可能性。更为精准的方法包括肾上腺静脉采血等。
方红娟补充到,如果高血压患者明确诊断为由肾上腺瘤引发的原醛,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甚至有可能停药。对于那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仍然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药物来控制醛固酮的分泌。然而,如果未进行筛查,长期将其当作原发性高血压来治疗,可能会延缓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她也建议,要对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原醛筛查,这有利于患者管理。
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